大学生如何正确看待学习?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学习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终身行为.面对现行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诸多的限制因素,想要有所作为的我们要认识到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客观规律,自觉培养崇高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
延伸阅读
大学生在学校里是注重学习成绩呢,还是注重提高能力?
一、大学生应当注重在校学习成绩
对于当代大学生,在其大学生涯中,挂科俨然是屡见不鲜的事了。甚至在大学生中还流传着“大学生不挂科,得此生也枉然”,“挂挂更健康”等说法。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由此可知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偏激,没有比较深刻的觉悟,把大学的学习时光当做的筹码。2010年7月14日,浙江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与浙江农资集团的副总经理樊总进行了访谈,并对此类问题做了咨询。
大学生最大的优势是理解和学习能力
在访谈中,樊总谈到,大学生相对于一般求职者最大优势就是理解和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刻苦勤奋地学习,努力提升自我能力。也许很多大学生觉得学得再多,最后可能还是无法就业,由此而变得消极,厌学。要知道,社会对有能力的人的需求就好比人们对优秀商品的需求,永远是供不应求。而准备不充分的人就永远得不到好的结果。樊总还说到,作为一名学生,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企业,企业要在企业的同行间谋取领先,然后勇攀高峰,争取更高层次的突破。学生也一样,对于学习不要自满,要奋力追赶作为同行的优秀同学,以谋求自我能力的提升。
考试成绩也重要,挂科不可再儿戏
当代大学生对于考试大多不太重视,很多人都是在考前几天突袭,甚至有些还索性“裸考”,挂科也是家常便饭的事。对此,大学生们该好好做反省了。樊总提到,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不仅仅是看他们的毕业证,学位证,简历这些,还要看其人的考试成绩。他说他就是这样的,他在面试大学生时就比较看重那些考试成绩比较好的人。此外,樊总还说道,连大学考试都常挂科的人怎么能做好今后的工作,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又怎么能提高公司的效益呢?
在80年代,竞争不是很激烈,大学生对于企业是供不应求的。但是,当代的情况已经发生了180度翻转,和那时完全不同,属于供过于求的境况。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们,所面临的就业情况是异常严峻的。最后樊总对小组人员们提到,对于这样的现实,大学生们需要明白这么几个概念:1.不要以性格定终生。2.读书要读好,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3.大学生在学校中要尽情发挥自我价值。如果大学生们能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主动而自然地去学习,相信在他们的字典中就不会有“失业”这两个字。
二、大学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
欲立其身,先正其名。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由品德、智力、体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主要由人格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构成,这其中也包括学习能力。我方认为,论证大学生究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还是更注重学习成绩的标准,要看两者谁更有利于大学生其个人的长远发展。 主要有三点:
(一)、 从中国教育制度来说:大学不是初中高中,只要学习成绩达标就万事大吉。
上了大学就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社会。如果还是一味的注重学习成绩,不对工作能力的培养有所侧重,必将导致四年毕业以后在工作上有极大的弊端。从我们开始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接受着中国的应试教育。这不仅制造出了大批的考试机器,还使许多人对大学生活有了错误的认知,例如对方辩友所阐述的观点。
(二)、 从当代社会所需人才类型来说: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
而不是只装载着知识的乖学生。一个从大学就开始实习,+参加各方面工作的人,必定能为毕业后的工作起到很好的铺垫,不仅能积累广泛的人脉,也能很好的提高自己,例如磨练心性,提高情商,即与人交往,控制自身情绪的能力。然而一个在大学只知道注重学习成绩的人,一定是每天埋在书海题海之中,大大减少了与人接触的机会。这不仅会养成内向,孤僻,害怕与人交往的性格,还会造就狭隘的眼界。这对将来走上社会是极为不利的。
(三)、 从大学目的性来说:古人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除了带给我们知识,还培养我们的品行,塑造我们的人格。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九十取决于他的人格,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被决定于其余百分之十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里绝不是只注重提升学习成绩这么简单。为什么人一出生就要上学,为什么中国的教育等级是分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前面四者都是为了我们能有一个丰富的知识。而大学呢,为什么学习任务不像之前那样越来越重,越来越紧,反而是以自由为主的呢?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你有时间从紧张的,以学习为首要目标的氛围中跳脱出来。大学营造了一种更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未来,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可若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便是大错特错。
大学是大学生未来进入社会的一个缓冲带和一个跳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时期,充分提高、完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平台,我们可以在其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如果抛弃这些来之不易的机会转而更注重学习成绩的发展,岂不是如那买椟还珠的郑人遭人耻笑。 综合以上观点 ,我方观点认为大学生应该更注重综合素质。
大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案例?
大学生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我的看法是:
1.大学生首先要树立远大目标,明确学习目的与奋斗目标。只有目标远大的学生目的明确的学生才有学习动力刁学习兴趣,才能专心致志的学习!
2.向课堂要效率。学习要加强目的性丶加强针对性,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质量!向课堂要效率。
3.认真上好自习课,及时复习与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一般大学的课堂容量大丶大学教师更不会注意学生听课的学习状态,讲课就像讲座,内容多,停顿少,课堂反馈少。因此课后的复习与巩固相当重要!只有学习到哪里复习巩固到哪里才能不欠学习上的帐!
4.讲究学习方法很重要!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记牢了的东西不易忘,未记牢之前重复复习的间隔时间要短重复的次数要多!识记的知识及时记忆,理解应用的知识多加习题训练等等!
5.抑制兴趣爱好,严格自律很重要!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坚持不懈丶持之以恒!兴趣太广学得太杂必然影响专精!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丶制定学习计划与完成学习计划很重要!
7.学,然后知不足!越学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越能激励自己学习。越爱学习越能培养与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越能促进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8.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很重要!
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我的实际工作中,正好有这样逆袭的案例,对于这个孩子,我们老师和家长采取了鼓励教育、自信教育、陪伴教育、参与教育等多种策略教育。
中学生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向优秀的大学生学习?
①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信念;
②热爱科学,尊重知识,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勇于创新;
③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
④ 热爱祖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怎么促使大学生好好学习?
首先要多看一些励志的书籍,鸡汤是必不可少的。然后要培养一定的兴趣,当然,可以自己,也可以通过外界帮助。要让大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想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媒体上经常报出,某某大学一宿舍全部上北大清华等。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人学习可能是很痛苦的,一群人学习可能会让这种感觉淡化以至消失。
大学生学习不自觉怎么办呢?
可以让他列一下学习计划表。让他严格按照学习表来学习。告诉他在学校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出了社会可就没办法生存了。
青年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一、尽早做好学业规划,留意职业规划
大学,如同一个熔炉,学校只是提供了环境,锻造和磨练的方式及蓝图,需要自己制定和完善。
一定多问自己: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然后,有计划、有条不紊地结合自己的目标,学习相应的知识、匹配相应的技能、积累相应的经验。
二、充分利用青春年华,把握一切可以让自己更好更有价值的机会和时间。
你的时间在哪里,成功就可能在哪里。对于年少的大学生,没有许多的财富,也没有运用自如的社会资源,最富有的应该就是精力和时间。因此,把最富有的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哪里,一定要把握好,多问问自己。
作为一个不算年长的过来人,回首看看,估计退休之前,不会再有一段时间,能像大学期间那样可以自由支配,估计也不会再有这样一段时间,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使用方法,竟会有这么不同的体现结果。
三、深入研究并慎重对待自己所学专业
不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及相关专业,你不会发现所学的专业是不是自己的最爱或适合自己。经过深入研究,如果发现确不适合,就要慎重抉择,选择转专业或培养兴趣继续深入学习。
对于专业一定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学习一个专业,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而更多是学习一种人类文明的表达方式,并在不断学习中,学会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范式,让自己从中成长,学会掌握技能的本领。
四、锻炼出步入社会时可以“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大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三种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通常,专业能力是你迈入社会的敲门砖,或自立于社会的两条腿,你需要给你发薪水的人一个录用你的理由。
但目前处于知识更新加速、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年代,大学储备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并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此外,通常有一种误区——认为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是一回事,其实不然。独立的思考能力,是一种将自己所学所做,在具体事实面前,可以通过逻辑推断作出正确判断的本领,也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能力。
五、高度重视锻炼自己沟通能力
“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书面沟通方式上,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在表达能力上,也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是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比较多的一个感受。”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曾专门指出。
学有余力时,做班干部或参加社团,有意识锻炼自己沟通与协调组织能力;有意识打理好和舍友的关系,这不仅能极大锻炼你沟通能力,往往还一定程度上决定你大学生活是否快乐。
此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关注一些细节,这会大大提高你的情商,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会主动和陌生同学或老师接触,并强化记住别人的姓名;幽默风趣,又不失分寸;多动手多思考,不发牢骚,不参与对人评头论足;学会安慰受伤或失败的人,真诚祝贺取得成绩和进步的人,力所能及帮助有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等等。
六、培养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爱好
漫漫人生,身心康健是人生赢家的一个重要体现。各种球类、各种跑步形式及琴棋书画,择其一二,坚持下来,除了收获身心健康,或许会给你带来意外收获。
七、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学四年,一定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和千钟粟,此言不虚。而且,你自己慢慢就会理解读书的妙处:它不是为了超越别人,也不是为了考试成绩。
八、心念亲恩,亲情常伴
大学之前,通常和父母朝夕相伴,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之后,只有你回到家乡,不然这种朝夕相处绝对是一种奢望了。而且,除非你的父母足够长寿,可以等你到退休,不然,读书期间,基本是你最后一段可以较多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有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每个人都知道,但更多时候,因为不知道在忙什么,在应酬什么,等有一天忽然想陪伴父母时,发现他们已经明显苍老了,所以,在有机会有时间的读书时代,常回家看看!
九、大学恋爱,缘起则惜,不沉湎其中,不刻意回避
大学校园,似社会又非社会,又现实又没那么现实;同时,大家成年了又没那么成熟,感觉美好又笼罩着朦胧。
在这似现实又非现实、美好而又朦胧之中,一定要头脑清醒:你眼前出现的“缘”,应珍惜,但不要沉湎其中,朦胧中的他/她,或许是心灵刀客;但你也不要刻意回避,因为,这样可能会与命中人擦肩而过。
比较正确的打开方式:大学期间缘起则惜,同时安心植被种草,种得美丽大草原,才会有骏马来。
十、世界那么大,一定去看看
有人总结的大学十大遗憾之一:没有利用学生证的半价优惠多去些景点转转。游资姑且不谈,理念绝对是正确的,大学期间,一定结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和兴趣爱好,多出去看看。
出去看看的范围,不仅限于景点,还要感受博物馆的艺术熏陶、名胜古迹的睿智深邃、大草原的广袤胸怀、高山峻岭的厚重巍峨和江河大川的包容博大;出去走走,体味万物生息,亲历文化积淀,书中的“知识”,或许就在不经意间,悄然间转换为了你的“学识”和“见识”。
总之,大学期间
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
才会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哦!
大学生应该怎样处理学习?
第一、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责任担当,有激情。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习态度,才能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只有态度明确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效率才能够提高。
第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现在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新旧东西交替的太快,如果你不学习,就不会适应新东西而被社会淘汰。书本的知识并不能全面的满足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学,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第三、有效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获取更多的知识。
现在大学里的设施可以说是非常完善的,像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培养学习与研究的本领,去图书馆里摄取更多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第四、利用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现在是个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许多我们不曾了解的知识与信息,大学生要学会利用网络来增加自己知识。
第五、用大学里的社团来丰富自己。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获得友谊、教训、感动,也会让你获得奋斗的勇气与激情,当然了,要把握好度,不要因社团而影响了学习,社团是你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小实践。
6
第六、学会在实践中前进。
除了学习,还可以适当的加入社会实践,将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学习致用,投入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进入社会打好基础。